恩施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雨洋 通讯员田雪娇 实习生黄星宇)“多亏州生态环境局全程指导,让我们及时完成信用修复!”近日,恩施州某机动车性能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感慨。
去年12月底,该公司因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被州生态环境局依法处以罚款10万元人民币。
此次行政处罚被录入湖北省环境信用评价系统,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由蓝标(良好)降为黄标(警告),相关信息同步推送至“信用中国”网站,公示3个月。信用降级直接影响企业招投标、融资等经营活动,这让企业负责人倍感压力。
“很多企业不了解信用修复政策,错失修复时机。”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创新建立“三书同达”模式,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明确告知失信影响、修复条件和操作流程。同时,工作人员采取全程帮扶服务,建立服务台账,“手把手”指导企业掌握修复流程和操作方法,对企业有操作困难不能自行修复的,由工作人员代办,确保企业信用修复第一时间办理,避免企业因信用修复问题对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恩施州某机动车性能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情况,州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主动提醒企业缴纳罚款,指导、帮扶企业积极整改,签署承诺书。3个月公示期满后,在工作人员的全程协助下,该企业第一时间完成了环境信用修复,恢复了蓝标等级,并撤销了在“信用中国”网站的公示,从而避免了在融资时可能遇到的阻碍。
去年以来,州生态环境局通过“三书同达”模式,已累计为10余家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为企业圈出“重点”、指明“路标”、减少“跑路”,既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又注重服务和指导,减少再违法风险,弥补失信损失,减少企业负担,助力企业重塑环保信誉。
“信用修复不是‘一修了之’,我们同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持续跟踪企业整改情况,做好信用修复“后半篇文章”,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关文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