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保水出成效

来源:恩施晚报 发布日期:2017-01-10 10:28 作者:汪书宇
字体:

恩施晚报记者汪书宇

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基。州城水源地的保护与建设一直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州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10位州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州城人民安全饮水的议案》。州政府高度重视,将保障州城人民安全饮水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力度从近期和长远两方面着手解决州城人民饮水安全问题,一场确保州城人民饮水安全的战役就此展开。

州城饮水安全引关注

大龙潭水库位于州城上游11公里处,是清江上的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5200万立方米。2005年,恩施市政府划定了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将大龙潭水库划为州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006年1月,大龙潭城市供水工程正式供水,州城市民从此喝上卫生健康的“库区水”。

然而,大龙潭水库上游曾遭污染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致使库区多次发生较大面积的水质变化,并呈逐年恶化趋势。

2008年5月,在州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加强州城饮用水源保护问题引起众多代表热议。此后,虽然采取了各种综合预防控制措施,但大龙潭水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仍然不容乐观。

2013年1月,在州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刘海清等10位州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加强州城饮用水源保护,保障人民安全饮水的议案》。提出州城饮用水水源地存在水质污染、水源单一、安全保障措施薄弱、应急能力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州城人民的饮水安全,必须综合治理水源环境,加快备用水源项目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全面督办 治污保水出成效

《加强州城饮用水源保护,保障人民安全饮水的议案》的办理,事关州城30多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此,州政府及相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力求实效。

2013年7月,在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议案办理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2013年8月,州政府发出《关于认真办理州七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切实保障州城饮水安全的通知》。2013年11月,州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州七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确定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近3年来,相关县市和部门联动,保护与治污同步实施,州城饮用水源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积极争取项目,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建设喻家河水库,为龙凤镇等区域提供水源。该工程于2015年4月2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3.1亿元,水库总库容971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资总额1.68亿元,预计到2017年底,大坝开始蓄水,输水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加强水源保护与治理,保障水质安全,恩施市确定了州城3个水源地所在的清江、喻家河和车坝河河段的“河长”和相关责任人,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水源保护。同时,积极争取省水利厅2016年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车坝河水库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目前资金已下达,项目即将开工。

加强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能力。枫香坪三水厂扩建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小渡船二水厂迁建及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场地平整,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和预算编制;龙凤坝四水厂工程已完成项目立项、环评、规划选址、土地预审。

强化环境监管与执法,维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环保部门对全州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开展执法大检查,解决影响水源地环境安全的突出问题,将大龙潭水源地保护区违规建筑列入重点整改问题。恩施市政府投入260万元实施搬迁,目前已基本达成搬迁拆除协议。

提高监测能力,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州环保局加强州城饮用水源地日常巡查与监测,做到枯水期每日一次巡查,丰水期每周一次巡查;在清江上游设立了10个监测断面,每月开展一次常规水生态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水生态调查;恩施市大龙潭水库建立了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实时监测大龙潭水库水质状况。

责任编辑:刘丹璐

相关文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