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何雨洋 通讯员 张宏 蒋祥辉
昔日的带水河,河口淤泥堆积,河道垃圾遍地,两岸杂草丛生,水域破坏严重。如今的带水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宛若画卷。
自2023年6月恩施市龙凤镇带水河小流域被确定为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以来,恩施市以试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着力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努力绘就绿色生态画卷,书写强市富农的产业经。
守住一河清水。恩施市着眼水源和污染源头,统筹上中下游、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污,实现带水河流域生活污水全治理、生活垃圾全收集、畜禽粪污全利用。在带水河流域谋划57个项目,新建14.6公里污水管网、19座人工湿地、181口三格化粪池,改造1084家规模养殖场、专业户、散养户的硬件设施……带水河上游、下游水质分别稳定在Ⅱ类、Ⅲ类标准。
造福一方百姓。恩施市秉持“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原则,在带水河流域打造1120亩堇叶碎米荠种植基地、2800亩抹茶基地,发展1500亩富硒土豆,健全“企业+村集体经营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改造升级民宿127家、农家乐53家,发展“共享菜园”285块。丰富龙马风情小镇旅游业态,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3年,带水河流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万元,同比增长12%。
凝聚一股合力。恩施市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设立234个院落党小组,成立711个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等群众自治组织。通过“以奖代补”、村建企用等方式,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清理、产业发展等,组织205场群众议事、1200余人次义务投工,群众无偿让地1.6万平方米。撬动市场主体投资1.9亿元、群众投资625万元,激发了市场主体和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形成一批经验。恩施市探索形成的“猪—沼—果”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垃圾不落地”管理机制、庭院“小经济”、“野油菜”产业发展、“四清四整”人居环境整治、“有话直说”议事协商6条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推介。同时,43项规划指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部分做法被纳入全省“四个一”工作模板供其他地区参考。日前,生态环境部发文对全国31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做法予以表扬和推广,带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经验位列其中。
相关文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